据《三州辑略》记载:“玛纳斯城百余里,名清水泉(今清水河),又西百余里名后沟,又西百余里名大沟,皆产绿玉。乾隆五十四年(1789)封闭绿玉厂,禁止开采。”多年不采玉使许多矿点不为人所知,直到1973年,北京玉器厂老艺人莫英根据在玛纳斯县城收购到的一块碧玉为线索,经数日的访问终于找到了碧玉矿床所在地,见到了乾隆年间开采玉矿的遗址,并于当年建立了玛纳斯玉矿。碧玉品种就此走人了当代人们的视野。
清代,扁瓶碧玉
乾隆时期是我国玉器史上最繁荣的时代,也是中国玉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碧玉制作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空前的繁盛。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2006年4月出版的《故宫珍宝》中列出的《故宫珍宝目录》,“礼制文物”共有30件,其中碧玉文物就有10件,玉玺23方,碧玉就多达7方。“礼制文物”历来是朝廷“重器”,碧玉在朝廷“重器”中大量使用,足以证明这一时期碧玉在玉石中的重要地位。
玛纳斯碧玉质地细腻均一,产出体量较大,颜色有绿色、灰绿色、黑绿色等,矿体内常有黑点分布其中。玛纳斯碧玉非常适合做器皿类作品,它的颜色沉稳,所制器皿给人稳健、厚重的感觉。
碧玉虽不如羊脂白玉名贵,但仍是软玉家族之中一个举足轻罩的品种,在杨伯达先生《中国玉器全集》第六分册收集的367件玉器中有48件是碧玉制成的。玉器在清代皇家玉器中举足轻重。香港佳士得2006 年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时期的御制碧玉兽面活环盖瓶拍出了628万港元,价格与同时期皇家白玉器皿并无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