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谷纹(豆芽纹、逗号纹)
形态像发芽的种子,故得名“谷纹”。其特征是一个圆点带个小尾巴。他象征着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周礼•典瑞》的有“子执谷壁,男执蒲璧”说法。战国时谷纹密集,并有阴刻线随谷纹旋转雕出.谷粒上带有小的螺旋开尖,似谷发芽谷纹形式有两种,一种为凸起的螺旋纹,一种为平面隐起,其上用阴刻线旋出螺线。五谷杂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这种纹饰表达了祈求五谷丰登的愿望。
2.蒲纹
蒲纹,即蒲席的纹样,由三种不同方向的平行线交叉组织,用浅而宽的横线或斜线把玉器表面分割成近乎蜂房排列的六角形的纹样,六角形有时还琢有阴线的谷纹。《说文》解释蒲:“蒲草,可为度也。”从古人“席地而坐”的蒲席而来,也是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后人将这种雕琢排列有序的纹饰称为蒲纹。琢刻蒲纹表达了人们对于安居乐业的向往和祈求。
3. 乳丁纹
其造型的意识根源是古代人类从乳亲出发而创作的一种雕琢纹,表达了古人对母性的崇拜和生育繁衍的企望心理。因此,尽管纹样比较简单,但给人一种庄重古朴的感觉。乳头既是母亲的象征,更是养育子孙的象征,乳丁纹蕴涵着祈求子孙满堂、人丁兴旺的含义。
4. 云纹
云纹的产生是人华中类怀着对生命诞生的崇拜、对死亡的物畏惧,而祈祷生命无限延续物博的图腾纹样。是刻画天上行云的纹饰。古人耕种全靠雨露滋润,无云便无雨,无雨则无谷。所以,古人由求雨转为敬云,琢刻云纹一则敬天,二则求雨,最后变为纯粹的装饰纹。
5. 雷纹
雷是无形的东西,创作起来更难了。我们先人确实有办法,居然用这样的纹样来刻画无形的声音、《说文》释雷为“绿易研动生物者也。”《说文》说:品像回转之形。且“品几积三则为众。众则班级则必回转。二月阳益算发声放以品象其回转之形非三田也。”这当然是文字创意的诠释了。云为阳,易为阴。阴阳搏击而生雷电,雷电轰鸣则万物萌生,这很符合科学道理。雷声固然没有形体但其音响滚动回旋之态犹如在目。
雷纹不但在古玉器当中应用较多,而且在各种工艺创作当中运用也十分广泛。除了玉器纹饰以外,还遍及服饰家具、建筑、装帧、文玩小品等等对后代文艺创作及各分支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雷纹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它把无形的东西变成了有形,正重要的还在于它以极其简练、异常优美的线条揭示了某种大自然的规律以少得不可再少的笔画刻画出无穷的内容。
6. 弦纹(旋纹)
常由两条平行的弧线组成一条弦纹,往往用于圆柱状或圆筒状柱体的表面。
这是古代艺人根据流水漩涡创作的纹样,尽管线条极其简单但给人一种流畅旋转的感觉。水在古人的心目中含有神的概念,创作水纹并不单纯是为了装饰和美观,而经常是带有崇拜和神析的目的。
7. 螭纹(蟠螭纹)
龙纹的前身,有人称之为“螭龙”,即头上无角、四只脚、一条毛尾的爬行动物,多带有想象的成分。盘曲成半圆形或近圆形的螭纹称为“蟠螭纹”。螭龙有着奋力向上的升腾之势,象征着前途顺畅,大业有成,事业如日中天。螭龙的“龙”谐音于“隆”,寓意生意兴隆、子孙兴隆。
8.夔龙纹和龙纹
人们都习惯把它认为是龙的一种,故亦称之为蒙龙。在古代曾祀它说成是山野怪兽,认定是兽类。《山海经,大荒东经》曰:“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板以雷善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由此我们得知鳍乃青黑色一怪兽,没有角,只有一条腿,用它的皮做鼓,响声能传五百里之遥,可以想见蒙的体积不会太小。的样子。
9. 饕餮纹
人们常说龙生九子,饕餮就是九子之一,是一个贪食的恶兽。往往表现为一个凶恶的兽面,仅有面孔而无下颔,较为抽象和图案化,是品尝美味,鉴赏佳肴的“美食家”。
10.凤纹和鸟纹
尾长如孔雀、头上有冠、弯喙的鸟形即为凤纹,其余的飞禽纹饰则统称为鸟纹。凤在中国一直是高贵女性的象征。人们认为她能带来光明,让祥瑞降临于世;她又是「百鸟之王」,美丽动人。她的出现,预兆天下太平,人们能生活得更加美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