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玉器的五类“玉色”认识-琢艺轩和田玉 移动版
有关玉器的五类“玉色”认识
2017-06-29人气:来源:和田玉
有关玉器的五类“玉色”认识
玉器
  对于玉器颜色的认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材质本身的颜色,也就是玉矿之色。第二类是玉制成品后出现的颜色变化,这是古玉研究中令人关注的问题。在玉器颜色的认识中,玉的旧色、本色、染色,以及玉器风化后产生的玉色,都是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1、玉的本色:

  即玉材的颜色,古人称玉本色标准为“符”,并提出“赤如鸡寇”,“黄如青靛”之说,也就是说在各种颜色的玉材中,上述标准是最珍贵的。在选择、评品玉料时,除了颜色的深浅,还要看其分布的状态,是否有绺裂,色均匀者优,色变化如画者亦优。

  2、玉的色皮:

  这是和田玉籽料外表带有的一层黄褐色,或其他色泽的很薄的皮,一般认为是氧化所致。色皮的颜色有白、黑、秋梨、糖红等许多种,行业中常以色皮的颜色来命名子玉,白皮者,被称为“白皮子玉”;黑皮者,被称为黑皮子玉,乌鸦色者,称乌鸦皮子玉,似鹿皮色者,称鹿皮子玉;桂花色者,称“桂花皮子玉”。玉皮的厚度很薄,一般小于1毫米。

  3、玉器在墓葬中产生的颜色变化:

  最受鉴玉者重视的,是玉器在土中埋藏时受到的土中所含其他元素的影响,会产生颜色变化,古文献中称其为沁色,其中较为常见的有铁锈色、铜绿色、暗黄色、黑色、白色。人们常称其为铁锈沁、铜沁、土沁、水银沁、水沁。这些色变中除了白色可使玉质硬度产生很大的变化而不太受欢迎外,其他带有色变的玉器,往往市场价格高于不带色变的玉器。

  4、人工盘摩后的色泽:

  玉器制成后,经过使用者一定时间的手工摩擦,或与人体的长期摩碰。表面光泽会更润,透明度会略强,尤其是入过土的古玉器,经过盘摩,颜色还会产生变化。邓淑苹先生在《仿伪古玉研究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有些玉的红色是“入土受沁后,又经盘摩,逐渐转变的熟红”(邓淑苹《传世古玉辨伪与鉴考》)。

  5、人工染色:

  对玉的人工染色是非常古老的工艺,只要存在着对古玉颜色的追求,就存在着人工染玉的可能。最初的人工染玉仅是追求玉器美感,随着伪古玉的出现,玉染色便成为仿古做旧的重要手段。有材料说明,宋代的仿古玉制造中已经采用了人工做旧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明,清两代又有重要发展,时至今日,伪古玉制造泛滥,人工染色又成为仿伪做旧的主要手段。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为什么明代玉器被称作“粗大明...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石器时代...
南红玛瑙2023-12-15
千件美玉带你领略“扬州工” ...
为弘扬扬州玉雕文化,展示扬州玉雕的精...
南红玛瑙2023-04-18
展现精湛雕刻技艺:上海玉龙奖...
由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主办的“玉龙奖”...
南红玛瑙2022-12-07
端午节辟邪驱毒该佩戴哪些玉器...
在我国民俗中,端午节家家都要悬菖蒲、...
南红玛瑙2022-06-05
琢艺轩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