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
俏色:又称巧作,指巧妙利用玉料上的不同颜色琢成图案纹饰,增加表现力。
蛀孔:指玉质表面大小不一,如虫蛀一般的孔洞,是原料表面的一种特征。
玉皮:往往指玉石子料表面的皮称为玉皮,有色皮,石皮,僵皮等等。
石花:石花指玉料中分布不均匀的小棉团、细小的羽裂、粗的颗粒感等。工艺上的杂质是指石和质地不均匀。和田玉一般很少含石,石会影响玉的质量。在和田玉中,石和玉的界限很清楚的,我们俗称“死石”,即可以分割的石质。如“玉包石”和“石包玉”。另一种是石与玉的界限不清楚的,俗称“活石”,它有“石钉”、“石花”、“石线”、“米星点”等各种形态分布。
铁沁:地下水中铁质氧化后顺着玉石较疏松的纹理沁入内部,形成红褐色~褐黄色的沁色。
脱胎:指出土玉器经人工长期把玩盘摩后,玉质晶莹亮润,色泽愈发鲜艳的一种变化,犹如羽化成仙,脱出凡胎。
白化:玉器入土后,受到埋藏环境地下水的影响,其显微结构发生变化,透明度丧失,颜色变白的现象。
绺:绺指玉料中呈定向分布或交错的劈理、裂理、絮状矿物排列等,尚没有裂开。根部不同情况的绺裂与分布,我们大致上能够将其分为死绺裂与活绺裂两类。死绺是比较明显、长短不一的绺裂;活绺指细小的绺裂,有各种各样的,例如分布在玉石表面像指甲状的“指甲绺”。
一般来讲,工艺上对绺裂的处理要么是挖绺,要么是遮绺。
裂:业界素有“十籽九裂”的说法,也就是说一般的籽料都会或多或少带裂。和田玉的裂是在形成时就有的或是长期冲刷过程中所造成的,大致分明裂和暗裂两种。明裂就是皮外伤,肉眼可见,雕刻时可以借助花纹和线条把它拿掉,这个在大多数山子上都可以看到。至于暗裂,就好比内伤,借助外在的工具(手电筒)是察觉不到的,经常在玉雕到一半的时候出现,故暗裂最恼人。
喇叭孔:指用旧式工具钻磨的圆孔,上大下小,状如喇叭,俗称“喇叭孔”。
管钻痕:指器物表面留下的圆孔钻孔的痕迹。
生坑:指新出土或出土后未经盘磨的器物。
熟坑:指未经入土或早年出土后经人工盘磨的器物。
象鼻穿:又称“牛鼻穿”,指并排二孔,内部相通。
通心穿:俗称“通天眼”,孔从顶至底钻成。
斜刀:西周特有的刀法,指在并行的双阴线中,磨去其一的线墙,使之成斜坡形。
汉八刀:汉代特有的刀法,器物线条粗劲、简练,雕琢极少,似八刀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