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临水照影》,白鹅俯首曲颈,羽毛光洁,气韵高雅,意境唯美
海派玉雕是以上海为中心地区的玉石雕刻艺术风格的派系,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属于中国玉雕四大流派之一。海派玉雕一直以来体现着"海纳、精作"的特点。它的“海纳”包容万象——绘画、雕塑、书法、石刻、民间皮影和剪纸、当代抽象艺术,只要是美的,只要是好的,却又离原点不远,可贵的是“海纳”消化后却依然“苗条”。
海派玉雕的“精作”更让人惊异,料色的应用、异想、巧作和精制独具匠心;题材的传承、转化、创新和出挑非常丰富;工艺的理解、发扬、运用和变幻更加神化;思想的发现、嫁接、延续和突破无愧于时代……
吴灶发,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派玉雕)代表性传承人,海派玉雕特级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
自幼酷爱绘画。1995年开始学习玉雕,师从上海玉雕厂高级技师郞力军。系统的学习了炉瓶、人物等玉石雕刻技法,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而后受到了翡翠雕刻大师袁新根先生的影响,对花鸟巧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将重心向这方面转移,开始潜心研习花鸟鱼虫的“巧雕”。于2004年创立了“尚凡玉艺”工作室。
自古以来,花鸟题材在众多艺术门类中都多有体现,其出现历史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早在原始社会手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时候,花鸟题材已经出现在陶器上。在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商代晚期的玉凤凰、玉鹦鹉等,神态各异,形神兼备,可见花鸟题材的玉雕历史久远。
花鸟题材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鸟外,也包括虫鱼、树木、蔬果等动植物,其中大多与人们日常生活十分亲近,作为玉雕题材所表达出的自然意趣深受人们喜爱,同时花鸟题材吉祥的寓意也令作品增添了“好口彩”。发展至今,花鸟玉雕作为玉雕创作的主流艺术形式之一,可谓经久不衰,这背后除了题材的特点外,也得益于玉雕师们在该领域的持续深耕,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历经二十多年的潜心钻研,吴灶发将玉石材质的特点和他真实饱满的艺术表现手法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玉雕风格。
1994年,吴灶发到上海师从郎力军,主要学习炉瓶、器皿雕刻,此后的十年间他也尝试过人物、花鸟等多种题材,熟练掌握了玉雕工艺技术。2004年吴灶发创立了个人玉雕工作室,开始专注创作籽料花鸟玉雕。
2007年至今,吴灶发的花鸟玉雕斩获众多玉雕奖项,令其在行业内声名鹊起,成为新崛起的海派玉雕大师,也成为当代花鸟玉雕大师中的代表人物。
吴灶发创作的花鸟作品多以乡村常见的家禽和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为主,具有清新的田园气息。其设计沿袭了宋代工笔花鸟作品的独特神韵,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美学中的“简约”、“抽象”等艺术表现手法,尤其注重玉石皮色的“巧雕”,在创作中讲究作品造型写实与夸张的适度结合,强调主体动感的力度,追求繁简得当的视觉美感,使作品更具有时代感和艺术感。与此同时,吴灶发也会对古代题材进行挖掘,从传统中吸取精华,在设计构图、用料等方面进行提升。
随着创作经验的积累与人生阅历的增加,吴灶发的花鸟作品在以往稚拙纯朴的风格中增添了一些唯美的元素,在自然合理的前提下,作品展现出追求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与吉祥美好的文化寓意。从吴灶发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对自然乡土情感的表达也成为其创作的艺术主脉。追根溯源,吴灶发的“乡土情结”来自于他的故乡——婺源。
婺源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奠定了吴灶发的审美意识。
生长于婺源,故乡的山水草木成为吴灶发的灵感源泉,故乡的自然之美感染并促使他将其表现出来,这也成为吴灶发致力于花鸟题材创作的根本原因。而得益于海派文化的包容性与创新性,吴灶发将婺源灵秀优美的自然景致与朴实内敛的徽州文化融入于创作中,最终形成了富于浓郁乡土气息的自然唯美、真实生动的个人风格。
花鸟题材的立意并非为了刻画而刻画,也非照搬自然。除了吉祥美好的寓意外,花鸟意象所表达的内涵,从图腾崇拜到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再到对诗意田园、返璞归真的向往,它与人类社会的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吴灶发的花鸟作品之所以能成为该领域的翘楚,不仅因为其作品生动逼真,令人“识夫鸟兽木之名”,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所创造出的“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吴灶发的作品将自然与人文融合,实现了“天人合一”,而触发的是人们在精神上对自然归属的情感共鸣。
吴灶发创作风格
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集传统玉雕技艺之大成,同时又独具创新意识,为现代花鸟玉雕艺术开拓出新的天地。其玉雕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玉雕创作常以田园生活中的珍禽走兽、山野田林间的花鸟鱼虫为题材。在多年的玉雕创作探索中独创性地将我国宋代工笔花鸟作品的传统神韵与现代美学中的艺术表现手法相融合,创造出具有传统花鸟画韵味又兼具现代审美趣味的玉雕作品,将现代花鸟玉雕艺术提高到新的审美高度。在艺术创作中他讲究作品造型写实与夸张的适度结合,强调主体动态的力度,追求繁简得当的视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