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受沁的假玉器-琢艺轩和田玉 移动版
如何识别受沁的假玉器
2018-11-20人气:来源:和田玉

  我们知道有些古玉真品会存在某些裂隙,这是玉石材料相对较软的部位受玉石应力造成的。经过长期的地下理埋藏,某些裂隙部位会产生硬度的变化和衰减现象,这种衰减表现的是齿形断裂带的缺损结构。

  凡入过土的古代玉器,其裂隙部位常常会出现受沁现象,这种受沁表现出古玉渗透和扩散。从另一方面来看,凡是生坑的古代玉器,经过长期的地下埋藏,大多数伴有沉积物质,这种沉积物质表现十分复杂,而且有着积附者。此外,有些生坑古玉经过长期的地下浸蚀会产生特殊的鳞片,这种鳞片也会很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渗透或受沁现象。

  造假者普遍采用强化的作伪方式,其断裂部位没有老化和玉石材料硬度变化,与古玉真品的裂隙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造假者经常借助材料本身的裂进行做旧处理,但是这种做旧处理的方式,与古玉真品的裂缝结构上有着很多的不同。有的造假者在裂隙部位做色,或用细土封填,人工做色部位很容易褪色。此外,造假者普遍使用染色剂对玉石进行强受沁,这种强化的受沁与真品相比存在着完全不一样的色差,而且没有透和扩散的现象。

  古玉真品的鸡骨白有其独特的表现特征。通常情况下,古玉的石化程度决定了其比重变化的程度,石化越严重,其相对重量也越轻。我们在研究对比中发现,古玉真品被石化后,其工艺表现部位的颜色以及颜色过渡是一致的,但是伪品用色料进行加工磨制会造成颜色偏差,也就是表皮氧化颜色较深,而加工研磨就会造成氧化石色越来越浅的现象。此外,一些石化的古代玉器,经过短暂的盘磨,会出现盘磨损伤的现象。如果光亮的表皮脱落后,内部则显现的是石化演变的特殊状态。从另一方面来看,凡是经过长期地下浸蚀的古玉真品,其受沁或者石化,都会使玉器表面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残痕。有些古玉在原始状态下带有明显的研磨痕迹,在地下经过长期的浸泡氧化以后,会使这些部位呈现出不透明的石化现象,研磨痕也就随之衰减或消失。

  造假者普遍采用碱性化学试剂或高温烘烤等方法进行假沁色的伪造,这种石化的鸡骨白玉器,其硬度和重量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同时,赝品伪造的石化表面也与真品差别很大,如果出现脱落残损,其内部表现的是通明的天石结构此外,用色料进行加工的伪品,会使石性较大,不透明的也产生明显的磨制痕迹,因而暴露出伪品的后加工破绽。有些伪品采用次强化腐浊的方法,制造假的氧化痕迹,有的玉器表面还会残留油渍沉积物或者细土等。

  有些古玉真品经过长期的地下理藏,会使玉器表面老化腐蚀形成古玉表面的坑洞。这种不规则的坑洞,是玉表的杂质微粒被氧化后形成的,也就是传统观念所说的“虫蛙”,这是古玉在自然状态下,表面受浸蚀后所产生的特有现象,这种被氧化后的坑洞具备自然氧化的结构特征其玉表不会呈现出现代化学制剂的腐蚀状态。

  造假者用腐蚀剂对伪品进行强酸或弱酸腐蚀,这种强化腐蚀使玉石的坑洞结构表现出被腐蚀的结构特征,严重的甚至呈现出明显的焦渣状态有的呈现出明显的蚂蚁洞状态,这种强酸或弱酸腐蚀的状态,与古玉真品受自然浸蚀的状态有着本质的差别。

  古玉真品的红皮色,是在自然状态下长期风化、氧化或者在铁氧化沉积的条件下形成的,这种老化皮层会呈现粗糙的坑点结构,同时氧化色伴有渗透和扩散现象。凡是带有黑色或者红色受沁的古代玉器,其沁色会愈盘愈深,而且会表现出沁色扩散的效果。

  造假者伪造出来的假沁色,其颜色会愈盘愈浅,而且没有真沁色的渗透和扩散现象。一些带有裂隙的部位,虽然个别的也会产生齿形断裂带,但是不会出现熟旧的质感效果。此外,还有一些赝品采用染色剂进行高温烤色,这种烤色生硬死板,既缺乏一定的变化,又缺乏氧化的表现。

  通过以上的简单剖析,我们认识到,古代玉器的老化受沁,是在千百年的地下埋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形成的重要条件,一是时间,二是地下埋藏,三是埋藏过程中的地质条件。但是赝品不具备这三项重要的条件,这种情况下,造假者只能采取对伪古玉进行表面伪装和人工做旧的方法,用表面的假效果来欺骗缺乏鉴别能力的收藏者。但是只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地矿常识,了解玉石材料的基本特性,懂得化学腐蚀工艺方面的知识,就不难从古玉的老化受沁上进行辨伪。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为什么明代玉器被称作“粗大明...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石器时代...
南红玛瑙2023-12-15
千件美玉带你领略“扬州工” ...
为弘扬扬州玉雕文化,展示扬州玉雕的精...
南红玛瑙2023-04-18
“珠宝直播第一城” 瑞丽举办...
4月13日,首届国际珠宝玉石直播节在...
南红玛瑙2023-04-17
中国首届国际珠宝玉石直播节4...
为进一步强化瑞丽在中国珠宝玉石产业带...
南红玛瑙2023-04-07
琢艺轩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