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追求超越形似之外的神韵,与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当代的玉雕艺术中,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些好的玉雕作品表现出以神统形,以意融形,形神结合乃至神超形越的艺术境界。
意境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的内在美。由于我国古代的艺术以诗、书、画为上,故意境的材料多半由诗、书、画而发生。
意境借助于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熔铸所成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或人生真谛,从而使审美主体之身心超越感性具体,而进入无比广阔空间的艺术境界。
自明代起,诗词、绘画艺术与玉雕结合,就多了一份文人雅趣,也让玉雕作品多了一份唯美。玉是大自然的产物,每一块玉都有自己特有的定性,有自己的大小、形状、颜色、透明度、绺裂等特征。这些特征是一幅未经人工雕琢的自然意境画。然而这些璞玉只有经过天才艺术家长期的艺术实践,将自己主体内部的意与境与玉石本身的意与境完美融合才得以体现。
明代画家董其昌说:“每朝起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山行时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坐看不入画,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品读玉雕意境亦如此。
玉,石之美者,而美如何体现,需要意境。玉雕在表现形式上追求超越形似之外的神韵。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山石花草,如诗一般“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具有“意外之韵”,在玉雕作品之中表现出“不似似之”,既不具象,又不抽象,徘徊于有无之间,斟酌于形神之际。
一件形神兼备的玉雕作品,才有巨大的穿透力,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在玉雕的创作中,展现灵动之趣,在静穆中求飞动,从常态中超然溢出,纵肆狂舞,追求一脉生命的清流。总之,静处就是动起,动处就是静思,动静变化,达到最畅然的生命呈现。
当代玉雕作品比起历代的题材更为丰富,工艺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不同时代创作者的审美境界是有区别的,玉雕大师更加注重玉雕作品的细节表现。玉雕作品美的体验,在于意境的营造,在于我们的心灵,懂得,欣赏,体会,升华。一件玉雕就是一件艺术品,它是诗情画意的情怀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