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作旧仿古,从科学上的观点来看,除了产生沁色之外,还有改质的效果。宋代之后的作沁色主要是以仿古为主,而汉代之前的则是以表面覆盖的方式为主,仿青铜器。如今真正的新玉的玉雕作品都要比旧工贵很多,所以现在拿好玉做旧玉的现象基本没有,现在做旧玉多是使用岫岩玉,或是石粉压铸染色做旧为主等几种方式。
用玉料的边角料或留下玉皮的玉料冒充沁色。对于这种做旧方法,要注意原生皮色与沁色的区别。原生皮色是玉石成矿时形成,性质稳定、无沁门。而真正的沁色与原玉色之间有明显过渡晕散,属于一种次生变化。真的沁色灵动而无规矩,原生皮色显得死板。留玉皮假冒沁色的,一般出现在玉器的突出处,在凹面或纹饰的内部没有。
利用玉器内部的杂质冒充沁色。有些玉器,也可能有和田玉,由于内部较多杂质或黑点,无法加工成新玉雕件出售,只有加工成古玉器型,冒充古玉出售。这类仿古玉,也有较大的迷惑性,因为有些玉质本身非常好,白度、油润度都不错,卖家往往把玉器内部的黑点说成水银沁或水藻沁,把这类仿古玉当成工好、料好的高档玉器卖。是否正直的水银沁或水藻沁还需要经验来判断。杂质和黑点显得生硬、死板。
老料新工做旧。玉料本身是古玉,只是出土后有残缺,做旧者把残件再加工,变成另一种器型。单从沁色和玉质的老旧上看没问题,这类玉器主要看加工工艺,看沁色和表面光泽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