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红玛瑙虽然被称为战国红,却不代表它是在战国时期便有的古董,它只是和战国时期的一些玛瑙样子相似而已。如果要探讨战国红的各种颜色和价值,这个话题并不十分严谨。穿衣戴帽各有所好,红玛瑙、白玛瑙都是好玛瑙。但如果仅从市场价值来评判,倒是可以借鉴战国时期人们给颜色制定的等级制度。春秋时期,孔子把色彩分为正色、杂色、美色、恶色,这些颜色不能随便混淆,色彩也因此有了尊卑贵贱的等级之分。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象征着高贵,是礼服的色彩。绀(红青色)、红(赤之浅色)、缥(淡青色)、紫、流黄是间色,象征着卑贱,只能为便服、内衣、妇女和平民的服色。
战国红玛瑙
从目前的市场取向来看,人们对于战国红颜色的偏好刚好与孔老夫子不谋而合。虽然战国红囊括了红、黄、粉、白、紫、绿、蓝、黑等几乎所有的颜色,纯净的正红和正黄却是目前人们的极致追求。当然,正红和正黄也分为许多种。
战国红属于缟玛瑙,缟纹是鉴别其身份的重要特征,因此少有单一纯净的颜色。红色最为常见,颜色范围从深红、大红、朱红到浅红,覆盖色极广。血红最受人青睐,鸽血红、牛血红、鸡血红都是形容这种最为艳丽的色彩。挑选红色战国红时,首先要选择红得纯正鲜艳的,越是黯淡越是不值钱;其次要看润度,同样是红,有些便显得灵动油润,有些则干涩单板;第三自然是要看纯净度,越是干净到极致的颜色越被人追捧。
黄色也是战国红的另一个主流色调,多与红色相交织,纯黄色料极少,因此越发珍贵。或许是因为皇帝和黄色的密切关系,纯黄色战国红在国人眼中的价值甚至高于红色。和红色一样,黄色战国红也分三六九等,柠檬黄、橘黄、土黄甚至黄绿,虽然各有特色,但人们最推崇的还是鸡油黄。这种颜色本身难以具体定义,重点突出“油”字,黄润鲜亮且必须达到一定油润度才算。
最为常见的大众化颜色是红黄交织,这种色调的玛瑙颜色、缟纹式样多变,出产量大且美丽独特,令人一见倾心。虽然不是稀有色彩,但只要颜色鲜明、质地润泽,就有足够的理由让人掏腰包了。如果再加上独特的象形或者多眼的纹路,那便是收藏商品、市面难寻了。
新手通常不喜欢通透色战国红,殊不知通透的战国红在圈内也是极有行市的。通透的玛瑙也称冻料,多偏灰色,主要有黑、白、紫色等,内有缠丝层叠效果,与水晶伴生战国红的情况完全不同。冻料中偶尔能见到含水的玉髓出现,属珍贵料。然而玉髓如果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就会失水,需要小心伺候。
除上述市场热门颜色外,一些较为少见的色彩如粉色、紫色、绿色等,如果所占比例相对大、颜色足够鲜明、质地又足够油润,往往开出令人惊诧的价码。只是这些颜色往往少量出现在缟纹中,或是以过渡形式出现,因而并不起眼。如绿色战国红通常与黄色相伴,呈黄绿过渡色,颜色多偏暗;粉色大多黯淡无光,却也有极少见的粉色如胭脂般娇嫩可爱;而紫色战国红多偏灰,或以冻料形式存在,光照下便呈透明。战国红中有一稀有色彩,名为紫罗兰,因颜色为鲜艳的紫蓝色而得名,但是极为罕见。战国红式样色彩变化万千,不同的切割方法能展示出不同的面貌。这激起了人们更大的兴趣,也容易错过许多精彩。
总体而言,战国红的市场价值和孔子对颜色的分类方式是契合的,艳丽的红、黄正色是王者姿态,价格昂贵;浅色、冷色、灰度大的颜色则是小众的、廉价的。这当然与产量、审美等大有关系,然而这当中肯定也有文化的原因。自古流传下来的审美方式从社会的角度或是以基因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审美取向,许多东西虽历经千万年却执着地存在着。希望越来越文明的我们在前进的时刻还能够记得古人的教诲,却不要和古人一样,将任何人和物都分出等级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