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寻找的是我想要的美
穆宇静出生于一个红色家庭,她的爷爷奶奶都是高干,出生于82年的她幼儿园就上的双语,在那个年代她过着天真无忧的生活,比绝大多数80后的童年都要幸福。自由的成长环境,使得她从小就很有自己的主见,喜欢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在西宁的童年,也将她和玉石绑在了一起。
青海作为和田玉的一大产地,出生于青海的她,从小就在接触各种玉石,小时候的她就对这些东西倍感新奇,好奇心促使她一点点的了解这种“奇异的石头”并在18岁的时候,做了一个令家人完全无法理解的决定。
“当时小,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满大街都是的石头,回民们就能拿来卖钱,觉得没法理解,就想知道为什么,孩童时候的好奇往往要比成年以后更执着一些,所以就一直不断的问,不断的去了解,慢慢就喜欢上这个东西了。”
2000年,18岁的穆宇静选择离开山西太原,来到了上海,进入玉雕这个传统的行业,而不是去单位做个无忧无虑的上班族,这个决定当时被家人反对,为此穆宇静甚至把父亲堵在门口,最后她的父亲迫于无奈,同意了她的决定。
“我的家庭条件还算好,这是我比很多玉雕人幸运的地方,我不需要负担我的家人,反而是他们会给我很大的帮助。当时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家人其实已经给我安排了一份很稳定并且很有前途的工作,但是我放弃了,一方面是因为我的家庭没有经济方面的压力,但是更主要的是,我始终觉得,我更希望去做我想做的,也许并不是最适合我也最舒适的,但它就是我想要的。当时我跟我的父亲说,我就是要去找我想要的美,我想要亲手实现它。”[page]
如果不能比原来更好,那就不要去破坏它
2000年到上海之后,穆宇静拜入张敏涛老师门下求学,张敏涛老师是海派玉雕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门下曾经出过吴德昇、翟倚卫、易少勇等多位中国玉雕大师,被称为“大师的老师”。从2000年到2009年,她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小丫头,变成了一个可以独立完成设计创作的玉雕人。
“我特别的感谢张老师,他对玉雕的理解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我求学的时候他已经快六十了,但是当时我觉得他对新鲜题材的接受速度和对玉石的理解,让我感觉自己就像完全没有接触过玉一样的门外汉。”
穆宇静和张敏涛老师合影
在跟随张敏涛老师学习的九年里,穆宇静完成了一次转变,对玉的理解,对玉雕艺术的理解,也发生了本质的转变,即使如今已经开始独立创作,但她依然对当时张敏涛老师的指导满怀感激。即便现在,如果有什么设计上的思路模糊,她也依然会去向张敏涛老师请教。而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张老师对玉雕的解释。
“在跟张老师学习之前,实际上我并不是特别了解玉雕,那个时候只是单纯的喜欢这种石头,觉得我应该学会雕刻,然后我自己在石头上做我想要的东西。知道玉在中国有很多年的历史,但是我从来没有深入的去了解过玉雕的发展,但是张老师的解释让我彻底地改变了想法,当时做活的时候要求要借伤,处理毛病,我觉得本意是为了让作品更好看更完美,但是也就是种处理手法,并不是太在意这个东西,因为始终会觉得,其实石头就是你想法的载体,你画一幅画,然后雕出来,就完了。直到后来,我开始自己设计的时候,有很多产品一直被老师要求返工,我很不能理解,我就问老师,我觉得我的设计思路没有问题,为什么总是叫我返工,后来老师就问我,他说,你觉得是按照你的思路把东西做出来以后这个石头好看,还是它原来的样子好看。后来我才明白,其实玉石本身是一种美,如果你做不到更好,那就不要去破坏它。这段经历对我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我觉得每个人的作品都希望被人认可,但是最重要的,是你在创作的过程当中,首先要理解玉石的美,然后你的创意才能被它接受,这样契合的创作,才能做出来好的作品。”[page]
(未完待续,更多关于穆宇静的作品,百度搜索”琢艺轩”可以获取更多信息,或者访问琢艺轩官网)
穆宇静个人介绍:
穆宇静,女,中国著名玉雕设计师,中国玉石雕刻高级技师,浙江省玉石雕刻大师,近代和田玉收藏家、鉴赏家,英国皇家宝石协会(FGA)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会员,海派玉雕协会理事,苏州玉石文化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于2009年创立“琢艺轩”玉雕工作室,并提出“唯美,唯艺,唯精”的设计口号,是近代海派玉雕的后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