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艺术家都不善言谈,作为一名工艺美术师的杨光也不例外。但从他的三言两语中,传递出的却是一份自信。这种自信与他几十年学习经验的积累,以及他所取得的傲人成就是脱离不开的。
杨光的出生在乡下,1986年扬州玉器学校第一次面向农村招生,爱好画画的杨光心动了,同时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便毫不犹豫报了名,开始了三年的艰苦学习。
悟性很高的杨光进步很快,1989年,他有幸师从刘筱华大师,开始了玉石器皿制作的生涯。
“刘筱华大师口传身授了很多知识给我,我学到了器皿件要做到活、绝。炉瓶器皿首先要做到大器、庄重,在这一前提之下,还要做到灵活,不能太死板。”名师出高徒,跟随刘筱华大师学习后,杨光的技艺变得更加娴熟,而他对器皿造型、纹饰以及创新都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如今,杨光的炉瓶器皿作品在扬州乃至全国都享誉盛名。
杨光的玉雕炉瓶器皿主要借鉴夏、商、周三代青铜器中的炉、豆、薰、鼎、盘、爵的造型,以及沿袭远古时期一些彩陶形状,稍作变化而来。它传统性强,意在实用。
在杨光看来,对于器皿塑造,尤为重要的是它的完整性,“对称、规矩、端庄”是它最显著的特点。“在创作造型时,千万不能忽视作品的整体感。不论表现何种的题材,都应选择出最适宜整体造型的表现形式,尤其不宜将作品雕琢得繁缛和琐碎。”
尽管近几年和田玉籽玉价格一直在上升,对此,杨光看得很清楚,“一件造型完美而且有通体无癖的原料实在难求,更何况制作一件器皿是很繁琐的,需要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做器皿很慢,对创作者来说是一个谨慎有煎熬的过程。是一个人磨玉、玉磨人的过程,没有顽强的毅力和耐力是不能成功的。但这也是我的兴趣所在,每创造一件作品那份欣悦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