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发掘中,几乎每一个朝代出土的玉器件中,都会有被修复过的。可见在中国古代,先人们已经对玉器修复进行了工艺研究,在选购时一定要注意识别,不要把玉器都认为是完美无瑕的,以免吃亏上当。
一般来说,修复过的玉器不能称之为“完璧”,其价值肯定会在原玉件以下,尤其是经过镶嵌、粘合、填补的玉件,价值更是大打折扣。所以,学会识别和田白玉是否为二次修复的玉器件,成为了收藏者和爱好者们不容小视的问题。
识别和田白玉是否被修复过,当然首先要仔细观察,很多奸商在二次加工时的工艺相当粗糙,玉器表面就留有很大漏洞,眼明人仔细看会发现修复的蛛丝马迹。举个例子而言,比如非常精美的一件玉件,整天看上去非常自然,然而不伦不类的是,在这么精美的玉件上面竟然有金玉镶嵌的工艺,行家一眼可能就会明白,被金镶过的部位肯定会有“猫腻”。
有些修复痕迹是肉眼很难看到的,可以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每一个部位,尤其是切割边缘处、棱角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细节处都要“扫描”仔细。再觉个例子,有些玉件由于受到破坏有了瑕疵或者裂纹,有些制玉高手会把原件一分为二,然后各自成件,如果购买者当作两件“完璧”购入,表面上看似天衣无缝,其实是买到了一件超级残品。这种一分为二的玉器边缘有新切割打磨痕迹,而且玉件纹饰不自然,看着让人不舒服的感觉,像缺了点什么东西一样。
还要观察和田白玉不能老从一个角度看,顺光、逆光、背光、 遮光都要仔细观察,不要中意一件玉器就及早下手,多问多看,尽量多设想一下修复过的可能性,没有一点疑虑才能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