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玉籽料挂件山水,玉质油润,成色均匀,手感极佳。作者随形雕刻山中小亭,在小亭上方的天空有几只的飞鸟,飞鸟上方是太阳,万里无云,整个画面空灵静逸,给人内心带来宁静,远离喧嚣之感。
玉雕作品名为山水,山水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主题,在绘画,诗词,雕刻等艺术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这就是中国特有的山水文化。
山水文化作为中国人特有的创造,是人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晶。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创造的过程,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文开始兴起,到唐代进入成熟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比如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 ”,许多名山胜水都有他留下的诗篇,令人为山川的神奇秀丽而惊叹,为山水诗创作开拓了广阔天地。在他们的倡导和影响下,中国历代山水诗异彩纷呈,许多风景名胜区都召来了历代诗人的吟赏,山水诗在中国文学史上蔚为大观。到了宋代,这类游记更为人们所普遍重视,时而还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后一类的特点是探索山水的“真”、把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在忠实地描述山川地貌上。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首山水诗:
《送灵澈上人》
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诗的前两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