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玉雕作品一定要有时代文化的印痕,这是琢艺轩穆宇静、陈梓英的琢玉理念。用他们的话来讲,这既是对中国传统玉雕艺术既是继承,也是创新。
如何将自己的玉雕作品具备当前的时代特色,这正是琢艺轩的玉雕团队追求和深入思考的,他们向业内进行广泛交流,同时也向业外的寻求宝贵意见。琢艺轩历经五年来的发展,在这条玉雕艺术创新探索的道路上,孜孜不倦,踽踽独行。
古往今来,中国历代玉器都有着自己时代的烙印。如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良渚文化时期的琮、璧、璜;春秋战国的璧、圭、琮、璋、琥、璜六种主要礼仪玉器。汉代的玉舞人及著名的“汉八刀”蝉,反映的汉代玉雕的简洁明快。隋唐时期的“玉带饰”、“玉带板”;宋代的玉文房;辽代和元代的的春水秋山玉,反映出当时的草原部落文化; 明代的子冈牌,其将书法绘画融入玉雕,图文清雅,极具文人气息; 清代的玉山子,如著名的《大禹治水图》及精美绝伦的痕都斯坦玉器,成为中国玉雕艺术的一个高峰。
这些历代的玉器,有着明显的时代风格,与当时的人文相结合,成为古玉器断代的重要依据,至今仍然对当代的玉雕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众多玉雕师艺术创作的灵感泉源。
中国玉雕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历史,“君子比德于玉”已被大多数人列为修身养性的座右铭,不论时代怎么交替,人世怎么变迁,玉器的通灵,玉意的深远,玉饰品的高雅,始终是人们审美追求的对象。
和田玉通过其细腻滋润而坚韧的质地,巧夺天工的工艺,反映出有色、有形、有透视感能引人发思的深邃文化内涵。玉不琢不成器,玉雕大师们一般根据和田玉的质地、颜色、形状结合传统的文化与现代意识,独具匠心的设计雕琢出具有形、色、意兼备的艺术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和田玉已不再是“旧时王谢堂前燕”,如今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她不能再高高在上,已经进入社会的各个层面。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更多的爱好者已经进入玉器收藏这一行列。随着琢艺轩五年来的私人订制可以看出,玉雕作品的题材从最初的传统题材到如今的千变万化,其折射出的正是这个时代的文化多样性。
中国玉器往往遵循中国传统美术理论,以形写神、追求神韵,讲究造型逼真,雕刻精细,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尤以运用吉祥图案这一方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平安、幸福、长寿等的美好愿望。
陈梓英、穆宇静认为,玉雕艺术传统的表达是玉器固有的特点和形式,一件玉雕艺术品不仅要继承原有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有新时代下的审美相结合。琢艺轩的玉雕作品更加贴近当下的审美,结合传统元素,体现玉雕作品的简约雅致、形神俱佳。造型与纹饰的具体图案画面有主有次,主次分明,有疏有密,疏密得当,有静有动,形象逼真,富有情趣,给人以美的感受。
陈梓英、穆宇静在继承了中国玉雕艺术传统的表达的同时,将西方的绘画、雕塑艺术,摄影艺术、藏传佛像艺术有机的融合到自己的玉雕创作中来。
如在做人物题材时,将中国传统仕女与西方绘画、雕塑艺术的造型美与曲线美相结合,别具一格,清新脱俗,既不失仕女的婉约,又失个性化。
随着摄影器材的发展,摄影开始步入了艺术的殿堂,成为当下一种文化艺术新的表达形式。用镜头发现生活中的美,中国山川河流,人文建筑艺术,通过相机将这种美的画面定格。将这些美好的画面与玉雕结合,给人以别样的审美感受。
佛像题材在玉雕里,最为常见,源于其祈福功能。玉雕中传统佛的造型是定式,常见的多为笑口常开的弥勒,慈眉善目的观音等。在物质经济腾飞的繁华年代,人们在寻求内心的宁静, 西藏的诱惑不是物质的繁华,不是时尚的追逐,而是天然的赐予以及由此带来的最原始的向往和期盼。随着中国藏地文化的传播,藏传佛教独特的造型艺术也走进陈梓英、穆宇静的视野。他们将藏传佛像艺术及唐卡艺术,与中国传统玉雕有机结合起来,呈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佛像玉雕艺术。
陈梓英、穆宇静说,当下的艺术形式是的多样性,是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这也就要求了玉雕创作也要与这种多样性如何融合,这与海派玉雕海纳百川的精神内涵也是相一致的,同时也是琢艺轩创作具有时代感的玉雕艺术作品的理念也是秉承一致的。